返回目錄

荒謬的『猿猴變人』說

 

【進化論主張人是由猿猴變成的】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今日的文明人是從一種低等的野蠻人進化而成的;而這種低等的野蠻人是從一種「類人猿」進化而成;類人猿又是由猿猴進化而成的;如此一直推演到最低等的單生細胞;而單生細胞是從無生命的物質自然產生的。簡言之,進化論倡說人類乃是從猿猴經過長年逐漸進化來的。這個假說,在開頭時經若干科學家的佐證和推波助瀾,竟被科學界部份人士所贊同,甚至成為科學教材,好像真有其事的樣子。

    然而,若深入探究有關「猿猴變人」說的人,便都知道這項假說在公佈後不到五十年,不但已被另外的科學家推翻了;並且達爾文本人也承認這個理論的錯誤,而接受了「神造人」的觀點。可惜現在還有許多不求甚解的人,受到「猿猴變人」假說的遺毒,因此有必要加以辨正。

 

【進化論者自己所提出的疑問】達爾文主張自然淘汰的作用在動物身上及人類身上均能適用,生存競爭在苛刻的環境中,以及部落之間的競爭,都可以看出人類並不比某些動物特別優越或高尚。達爾文認為,最初期的人類被認為與大猩猩相似;同時,人類與高級哺乳動物,在他們的智慧、才能方面,並無基本差異。

    達爾文的朋友,同為進化論的倡導者,大生物學家華萊士(Alfred Wallace)卻認為:原始人──所謂低等野蠻人的腦力不比我們這「文明社會的一般人」為差;他的這個觀點,現在已經普遍的被人類學家所接受。華萊士曾向達爾文提出質疑:「當人類初期的野蠻時代,幾乎用不著智慧的那個階段中,全體人類或任何一個人的智力是怎樣發展的?」他的意思是說,若單靠生存競爭的天然淘汰理論,不足以說明人類與其他動物在智力上的巨大差異。

    華萊士在對事實經過了一次更加仔細的觀察後,認為惟一合理的答案,便是人類的起源是出於「一種特殊的,以及更高尚的動作」(意即人類的起源有別於其他動物)。他也因此被當時迷信進化論的學術界稱為一個被逐的無賴漢、盲信者、一位不可思議的神秘人物。

 

【今日的進化論者已承認人類擁有獨特的智能】今天,廣大的人群,甚至一些最忠於進化論的人已經接受「人與非人(其他動物)的心性、腦子是有著基本差異的;這種差異是類別上的不同,而非程度上的不同。」人的能力──創造文化,用語言、符號、文字、有信仰、創造自己的環境...等等,都表現出人類的頭腦是精巧奇妙、獨一無二的。

    人類的獨一無二特質,乃在於他們的文化。許多科學家已提出建議,我們不能把人類置於高等動物之列。例如,魏茲(Wirz)的研究發現,人腦的客觀價值指數為170,大猩猩的是49,其他哺乳動物的是0.7~32。

    人類的嬰兒來到世界時,是完全沒有自己生活的能力的,而所有的動物在生下來之後,都比人類的嬰兒更能適應牠們特殊的環境。人,生下來是「赤裸裸的」,一切特殊品質都是在出生之後纔獲的──他的姿勢,走路的方式,他的語言,技巧與思想、行為,都需要長久的時間學習,這便是所謂「文化的孕育」,為的是準備好自己去適應環境。

    做為一個「自然人」,永不能在動物中爭生存,此一「赤裸裸」的生下來是毫無戒備的無尾猴,直能出現,並生存在某種天堂式的環境中,與生存競爭的恐懼及部落鬥爭之苛刻隔絕,人是一種「文化人」,這使他與其他動物有別,並且高於它牠們。

 

【人類和猿猴的遺傳因子特性截然相異】英國皇家醫學院的卡希爵士(他不是一個基督徒),對猿猴類遺傳因子特性的研究結論,敲響了「猿猴變人」說的喪鐘。卡希爵士發現遺傳因子特性數量上,人類和猿猴類截然不同:人類為312,其次為長臂猿116,再次為猩猩113和黑猩猩之109,數量最小者為大猩猩,其數量僅75。在生理的構造上,人類與猿猴之間相差太大了,例如人類的大姆指較長,臀骨較大,頭頂長頭髮及許多明顯特徵的差異;就如人類表皮下有一層厚的脂肪,猿猴類則無。人類的容貌可以變化多端,嘴唇都可作喜笑的表情,但各類猿猴卻極少差別。猿猴計有一百二十九種之多,全身均生長密密的獸毛,但人類只有重要的部位生長毛髮。

    猿猴的智慧永遠停滯不前,你用任何方法也無法改進猿猴的「智商」,更難從猿猴中產生天才。科學家認為人類的腦子體積由400立方公分,擴大到1300立方公分;而猿猴類從古到今從無變化。以腦量來說,人就比大猩猩大出三倍;人腦中的細胞多達百餘億個,比最聰明的黑猩猩還多十餘倍;平均人類的智慧,就高出任何一類猿猴的百餘倍。

    進化論強調「進化是一種緩慢的過程」,也就是說:動物的體積、外形、四肢及內部器官,均需經過無數的年代,纔能稍為顯現一些進化的現象。若照這個說法,則人類的進化是以驚人的速度進行,而非「緩慢的過程」;而猿猴則毫無進展。

 

【人類和猿猴在生理方面有顯著的差異】人類的少女有處女膜,猿猴類則無;同時,猿猴類只有雄性纔有性衝動與快感,人類則男女均有性慾與快感;人類婦女們生產時有非常的陣痛,雌性猿猴生產時則毫無陣痛現象。人類生產的嬰兒,與猿猴亦大有分別。人類的嬰孩期很長,但猿猴出生後就能抓住母猴的長毛,或在母猴的身邊爬行,其智能亦與成年猴相差無幾;猿猴到到十歲時均已成年,然而人類的嬰孩平均要十四個月纔會走路,到十歲時還是「少年」。

    人類的一生平均四分之一的時光,皆消磨在精神或肉體的成長上,但猿猴在這方面遠比人類強得多。不過,這並非人類學習能力低於猿猴類,而是人類在其生長期間,必須吸收許多的知識及生活技能,即如言語、書寫、求學、思想的發展及其他為猿猴類所不能領悟的事物。但猿猴類只須於出生後即開始學習一些簡單的生活與生存的基本知識而已。

    從以上這些顯著的差異的現象,說明人類在幼年期不斷的增進知識,便是進化論難以自圓其說的大漏洞──人類在知識上大大躍進的現象,這是猿猴類永遠不會有的。

 

【人類的求知本能不同於猿猴】人類好奇的本能與猿猴間的差別極大。人類的嬰兒會爬惰探索新奇的,令他們高興的事物、環境、和尋求不理解的事物。小孩玩積木或玩具,他們會本能的尋求各種方法堆積、改進,百玩不厭,甚而具有研究的心理把玩具解體,為求更深的明瞭。猿猴卻無此現象,牠們只知道聚族而居,不讓同族的猿猴走出其定居的區域小,猴從不准許自由探索新的境界;並且牠們對任何新的境界,也不能如人類產生喜愛或留戀的興味。猿猴的頭腦也限制了牠們去探求吃、喝、生存與生殖以外的其他事物;人類則永無止境,科學賴以發揚,征服太空的心願賴以實現,其冒險慾望,是動物中極為突出的特性。

    人有是非之心,有宗教觀念,這些均為猿猴動物所無。進化論者只看到外形相似之處,遽下斷語,以為人是猿猴變的,豈不大謬!如果把一個野蠻未開化的人所生出來的孩子,從小給以優良的教育環境,就可與任何最文明進步的人一樣聰明優秀,無須經過幾代或幾十代的進化;請問你若教養猴子,牠能辦得到嗎?

 

【古生物化石中找不到猿猴變人的遺跡】化石是保存於岩層中的有機體的遺骸或印痕,為研究的人提供一個時窗,窺視古代生物的概況及型態。進化論者找不到所希望的「缺環」,找不到猿猴變人過程的化石。關於「類人猿化石」曾鬧過許多笑話,他們憑著幾塊骨頭、牙齒等類,就造出一個模型,並且推算為幾萬年前,甚至幾百萬年前的人形了;結果,有以後證明為豬骨者。

 

【人血與猿猴的血的構造不同】人類的血,成分是相同的;惟猿猴的血與人類不同。動物中種類不同,血球的大小與組織就有不同。各種動物的毛細血管,正好讓牠們自己種類的血球可以流通,故一種動物的血被接到另一種動物的體內,就會送命。

 

【人類不能與猿猴交配生育】人與猿猴不能配合生育,但是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或野蠻人,一樣可以互通婚姻而生子嗣。在生物學上,凡種類不同的生物,雖然配合,亦不能生育(馬與驢雖可交配生出騾子,但騾子便斷絕生育了)。

 

【猿猴變人說的毒害】「猿變人說」無形中抑止了人類的良知,中傷並漠視了精神與道德的原則,將人類降到與野獸同等,儘量給人類的獸性醜行以庇護。他們視人類是由猴子變的,沒有神,沒有靈魂;人與禽獸不過是程度上的差別,不是種類上的差別。猿猴便人說影響所及,使人類遠離道德與宗教,就更趨於墮落之途;於是人慾橫流,兇殺邪惡,攘奪殘忍,止於無底矣!

 

科学家卡默勒羞愤自杀维也纳科学家卡默勒曾把一种产于欧洲中部和西南部的产婆蛙,放在试验室,改换环境,视其产生肉体变化,藉以证实进化论学者所倡导的获得性遗传理论。这种产婆蛙的雌蛙产下卵子之后,雄蛙便将卵子缠黏院后脚,孵化小蛙。卡氏改变雄蛙环境之后,雄蛙失去养雍后代的兴趣,并在大足趾上产生普通青蛙所特有的肉块。卡氏将此试验公诸于世,立刻被人誉为继承达尔文遗业的大科学家。因为此事无矣诙将几代老鼠尾巴截断之后竟能产年一种无尾的新种老鼠。于是卡氏一跃成为科学界名人,苏联请去讲学无神派学者大肆鼓吹。正在得意洋徉之时,气泡终于吹破。有一科学家,将其中一只产婆蛙拿来解剖,发现所谓足趾的肉块原是经过注射墨水之后形成的。卡氏虽然诿称『这是他人暗中所行诡计,』但是最后终因羞愤自杀。

 

派尔当科学骗局英国科学界曾经出了一个大笑话,一九一一年.英国律师兼业余人类学者,查理.道森,在派尔当地方发现了一付头骨,就被一些性急的人类学家,草率地断定它为最初的『英国原人,』学名『派尔当人,』认为它是七十五万年到九十五万年间生存的人类头骨。一九五三年三个科学家根据现代化学知识,证明它是假的,系由一付人的脑盖与一付猿的牙床连缀伪造而成。揭发骗局的是英国博物院的奥克力博士,和牛津大学的韦纳及克拉克两位教授。他们的根据是:骨头如果埋在地中年代久远,骨头上面就要生出一层氟。『派尔当人』头骨经过仔细分析,上面的氟,最多不会超过五千年,那种脑盖在欧洲并不稀罕。至于那付牙床笑话更大,那是一付近代猿的牙状,那只猿只活到十岁。当年伪造者很技巧的利用重铬酸钾和勿铁使猿子的颔骨,变成较古老的颜色,然后再刮去其颔会上牙齿的一部分,使之与人类的牙齿相似。当年谁弄这手科学骗局,现在尚未找出答案。